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
(2022年7月版)
第七条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身体抵抗力,保护和促进健康。
释义1
合理营养,健康饮食。
合理膳食是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合理膳食讲求食物种类多样,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粗细、深浅搭配。每天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适当食用鱼、禽、蛋、瘦肉、坚果等食物。饮食要清淡,做到少油、少盐、少糖。足量饮水,多喝白开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
注意食品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生熟食物要分开,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剩饭菜要彻底加热再吃,碗筷等餐具应定期煮沸消毒。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煮透的禽畜肉、水产品,不食用野生动物。
释义2
倡导分餐制和使用公勺公筷。
分餐是指把主食和菜肴分配到不同就餐者的餐盘或碗中,用餐者使用个人餐具进食的就餐方式。使用公勺公筷是指将公用的勺子和筷子放在菜盘上,方便就餐者夹菜, 但不可以用来进食,即“公筷夹菜,私筷进食”。
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间应减少聚集、聚餐和聚会。推广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是简单有效的卫生防病行为。集体就餐时应采用分餐制或使用公勺公筷,避免个人使用过的餐具污染公共食物,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减少交叉感染。使用公勺公筷,剩余的饭菜可以放心打包,减少食物浪费。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需要终身践行。
释义3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科学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强健肌肉骨骼,改善耐力和体能,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降低疾病风险,提高生命活力,促进心理健康,改善生活品质。应将身体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中,适度量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并注意与全面的营养、充分的休息和安全的环境相结合。
推荐成年人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或者 75-150 分钟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2天肌肉力量练习;避免久坐,鼓励随时随地、各种形式的身体活动。推荐儿童和青少年每天累计至少 1小时中等强度及以上的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天肌肉力量练习和强健骨骼练习;培养热爱运动的习惯,减少久坐,提高身体素质。老年人尽可能地增加各种与自身健康状况相适应的运动,在有氧运动的同时,重视肌肉力量练习,进行平衡能力、灵活性和柔韧性练习,强健肌肉、骨骼,预防跌倒。
释义4
戒烟限酒,有益健康。
吸烟能导致多种慢性病,包括多种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等。被动吸烟同样会引起多种疾病,对儿童与青少年危害更大。孕妇吸烟易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发育迟缓和新生儿低体重。吸烟的人,不论多大年龄、不论烟龄多久, 都应该戒烟,戒烟越早越好。
吸烟是许多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危险因素,并会增加呼吸道疾病的严重程度;吸烟造成肺功能损害,使人体更难抵抗冠状病毒和其他疾病。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和水,几乎不含有营养成分,任何形式的酒精对人体健康都无益处,过量饮酒会引起肝脏损伤、痛风、心血管疾病和部分癌症,还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提倡不饮酒,不劝酒,不酗酒。成年人如饮酒,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 15 克。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慢性病患者不应饮酒。
释义5
劳逸结合,保证睡眠。
有规律的工作和生活对健康十分重要。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运动、娱乐,都要按作息规律进行,顺应四时,起居有常。要注意劳逸结合,培养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爱好,不熬夜,不透支,不过度劳累。
充足的睡眠对保证人体免疫力非常重要,长期睡眠不足有害健康。睡眠时间存在个体差异,成年人一般每天需要7-8小时睡眠,小学生每天要至少保证10小时睡眠,初中生每天要至少保证9小时睡眠。
释义6
关注心理健康,积极适应周围环境变化。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恰当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情绪稳定,行为有目的性,不放纵,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压力,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
积极心态主要表现为爱、愉悦、满足、自豪等,使人感到有信心、有希望、充满活力;消极心态主要表现为忧愁、悲伤、痛苦、恐惧、紧张、焦虑等,过度的消极心态会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可能发展为抑郁症和焦虑症等。
在生活中,要能够正确认识自我,积极学习心理调适技能,增强自我调控能力,积极适应环境变化,正确对待外界影响,必要时积极寻求心理卫生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士等外界帮助,从而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