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网站!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名医在身边】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成功完成榆林首例左束支起搏器植入术

发布者:xcjyk来源: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发布时间:2024/10/30 8:09:00阅读:606字体:默认

近日,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完成榆林市首例左束支起搏器植入术。

71岁的曹大爷(化名),近1个月来无明显原因感到头晕、乏力。来院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后,结果显示患有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间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排查其他潜在病因后,诊断明确,随即入院接受双腔起搏器植入手术。

预计患者心室起搏比例高,为实现个体化、精准化、规范化治疗,心血管内科起搏电生理团队决定将右室电极植入左束支区域,达到生理性起搏的效果,有效预防心力衰竭,改善患者预后。在心血管内科强华主任医师的主持下,起搏电生理团队深入研讨并制定了周密的手术计划,全面预见术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强华主任与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梁潇教授,以及心血管内科艾世宜医师共同为患者成功实施左束支起搏术。术中将C315HIS鞘管在X线透视下置于希氏束远端,沿鞘管送入3830螺旋电极,起搏电极沿鞘管准确送达并拧至室间隔内膜下的左束支区域,以实现心室同步收缩,术中各项起搏参数测试满意,手术过程顺利。

患者术后复查心电图

术后复查心电图结果显示,曹大爷心率稳定维持在60次/分,未出现停搏,且相较于传统的右心室起搏,其QRS波群(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宽度更窄,显示出更优的起搏效果。术后,曹大爷原来的头晕和乏力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伤口愈合情况良好,最终顺利出院。

本例左束支起搏手术的成功实施,为榆林市及周边地区心衰或心脏扩大的患者带来福音。心血管内科起搏电生理团队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引进和应用最新的起搏治疗及心衰器械治疗技术,不断提升起博电生理治疗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造福更多的心脏病患者。

【小科普】

图片

目前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安全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及挽救患者生命。对于此类患者,传统的右室起搏(右室心尖部及间隔部)造成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心衰及房颤的发生风险。与之相比,左束支起搏作为一种新兴技术,通过对心脏起搏电极植入部位研究的深入,发现左束支起搏更接近生理性起搏,实现心室的同步性收缩,达到了保护心脏收缩功能,减少心衰和房颤发生的风险。左束支起搏技术是目前国内领先的起搏电生理手术,效果好、损伤小,且不给患者带来额外的医疗费用负担,在心室起搏依赖的患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专家简介】

强华,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博士,榆林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博分会、中华医师学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青年电生理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医促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医促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保健学会高血压分会委员,陕西房颤中心联盟理事。

2009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MD),2015-2017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心脏研究所进修学习。主要研究方向:心脏电生理、冠心病等。掌握了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处理,每年完成心脏病介入治疗(电生理和冠脉)800余例。任《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审稿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持陕西省卫生科研项目1项。参与陕西省科技公关项目数项,发表SCI论文3篇,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