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这些共享经济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决患者“一床难求”之忧,切实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积极探索试行“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让医院床位成为流动的共享资源,在没增加病床、没增加医护人员的前提下,通过“共享”里“多”出的收治床位,可以让患者尽早住院,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ke/kk/UpLoads/image/20250109/20250109083550_5748.png)
腿部骨折的小李(化名)需要住院治疗,但当天医院的骨科病房仅有一张空床,原计划收治一名脊柱受损患者。后来,通过医院的床位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小李病情,将他安排在神经外科病区住院,完成术前的各项常规检查。“我住到了神经外科,那位病人按原计划入住骨科,我们谁也没耽误。”小李高兴地说。
医院“一床难求”的一个主要症结是“忙闲不均”,很多科室的疾病具有季节性特征,各有各的峰谷,“过去遇到小李这种情况,往往医生犯难,患者着急。现在实行‘全院一张床’管理后,这种情况就得到了改变。”医务部部长张长山说。
![](/ke/kk/UpLoads/image/20250109/20250109083605_9850.png)
2024年6月,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正式实行小范围院管床试点工作。开发与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系统(EMR)等互联互通的床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与实时更新。并由专人负责试点科室的统一调配与管理,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科室收治能力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安排患者入院及床位分配,打破科室之间的床位壁垒。目前在外科范围内开展开通耳鼻喉科、神经外科一病区、介入血管外科院管床系统;普通外科一病区、胸外科、神经外科、消化科院管床系统;骨科与神经外科院管床系统;泌尿外科与胸外科院管床系统;妇科、产科院管床系统;普通外科二病区、介入血管外科、胸外科院管床系统;普通外科三病区、眼科院管床系统,对于科室病区床位已满急需住院治疗的患者,调整患者入住有空床的病区,患者住院后由医生去患者实际住院的病区进行查房等医疗工作,医生跟着患者跑。
截至1月7日,经过近7个月的试点运行,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通过“全院一张床”服务模式,已累计跨病区收治患者415例,全院病床使用率由改革前的84%提升至89%,一定程度解决了患者住院难问题,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为进一步规范对全院病床的管理,提高病床运行效率,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做好“全院一张床”跨科室收治患者,2025年1月,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新组建院管床护理团队,为全院的院管床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为我院后续开设住院服务中心奠定基础。未来,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将适时总结经验,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逐步将内科纳入院管床范围,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院一张床”,让有限的床位资源依据实际需求动态调配,构建“全院一盘棋”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