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胸腔及乳腺外科成功完成陕北首例"胸腺恶性肿瘤切除+上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术",为一位局部晚期胸腺癌患者精准切除病灶,实现了陕北地区在该领域技术上的"零突破"。
患者弓先生(化名)因胸部不适就诊,影像学检查显示其前纵隔处有一巨大肿瘤,且已侵犯上腔静脉。作为头颈部、上肢及胸部静脉血液回流心脏的"主干道",上腔静脉一旦被肿瘤严重侵犯或堵塞,会引发致命的"上腔静脉综合征",表现为头面部及上肢水肿、呼吸困难甚至脑水肿,直接威胁生命。
因肿瘤侵犯范围广泛,常规手术难以彻底切除。唯一的根治性方案是切除受侵犯的血管段及肿瘤,并植入人工血管重建血流通道。但该手术风险极高——术中需阻断上腔静脉,如何在短时间内维持大脑等重要器官供血、预防血栓形成、确保人工血管长期通畅,对麻醉管理、手术操作及围术期护理均提出严苛要求。
面对这一复杂病例,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机制,由胸腔及乳腺外科牵头,联合麻醉手术科、心血管外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展开深入讨论。经反复推演论证,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取得知情同意后,团队制定了"胸腺恶性肿瘤切除+上腔静脉置换术"方案及周密应急预案。

手术由交大一附院胸外科付军科教授主刀,榆林医院胸腔及乳腺外科王哲主任、贺新春医生协助。在麻醉手术科刘生智副主任医师的全程精准监护支持下,手术团队果断阻断被肿瘤侵犯的上腔静脉,迅速切除病变血管段,随后将人工血管与两端正常血管精密吻合。在血管阻断的短暂时间内,团队凭借精湛技术与默契配合,成功完成血流通道重建。随着血管钳松开,血液瞬间充盈新植入的人工血管,顺畅回流心脏,患者血流动力学始终平稳。
术后,麻醉手术科刘宏飞医师持续密切监测,有效预防和处理了高凝状态、喉头水肿及二次插管困难等风险。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二病区后,李静、张金龙副主任医师团队精准施治,顺利纠正术后低氧血症并成功脱机拔管,转回胸腔及乳腺外科病房。经医护团队系统治疗与精细化护理,患者各项指标逐步恢复正常,康复良好,目前已痊愈出院。
此次手术的成功,既是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单位聚焦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标志着陕北地区在复杂胸腺肿瘤患者救治领域实现了技术"零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