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网站!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名医在身边】为90岁老人重塑脊梁 我院骨科一病区成功为一高龄患者实施椎体后凸成形术

发布者:宣传教育科来源:榆林市第二医院发布时间:2024/1/17 8:43:00阅读:2087字体:默认

近日,西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骨科医院一病区史世勤主任团队的高磊副主任医师成功为一名90岁高龄的胸椎(胸7)骨折患者行椎体后凸成形术。该手术的成功实施,对于高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现实意义,标志着我院微创脊柱外科的诊疗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今年90岁的患者宁老太(化名),因摔倒致胸背部疼痛严重,曾在外院就诊,诊断为胸7椎体压缩性骨折,医生均认为患者年龄太大,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建议选择保守治疗,以口服止痛药、卧床休息为主。但患者在此后保守治疗的2周内,胸背部的疼痛未见一点减轻,宁老太的儿子说:“我老母亲在床上躺了两个礼拜了,还是疼的厉害,精神也越来越差,再躺下去我们怕“人”都躺没了。”为了让老人早日康复,宁老太的家人在他人的介绍下找到西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骨科医院一病区高磊副主任医师寻求进一步治疗。高磊副主任医师接诊后,对宁老太的病情进行了充分评估,完善相关检查,积极重视,并邀请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麻醉科的相关专家进行全院会诊,开展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调整,充分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做好预案,在充分论证手术方案的基础上,经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于入院3日后,为患者实施胸7椎体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手术。

术后当天,宁老太的胸背部疼痛得到明显缓解,可以床上起坐,术后第二天可以下地活动,疗效显著。“这个手术可给我做好了,前面躺在床上动也动不了,疼的我一天一点精神都没有,差点以为就要瘫在床上了,你们的医生水平高,手术一做完我都没那么疼了,现在还能下地走路,真正是救了我的命了。”下地做康复锻炼的宁老太高兴地说。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群体不断扩大。由于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老年人群体成为脊柱骨折重灾区,高龄老人脊柱骨折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接受手术治疗,长期卧床、不能自理的生活方式极易引发“卧床综合征”: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脑梗塞、心肌梗塞、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这些并发症将直接危及患者生命。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胸椎骨折的方法,属微创手术,通过向骨折的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或人工骨,使骨折部位恢复稳定,缓解疼痛。创伤小,一般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极大缩短了治疗周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近年来,我院骨科医院一病区在史世勤主任的带领下积极开展脆性骨折(又称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脆性骨折与骨强度下降密切相关,无外伤或轻微低能量损伤即可导致骨折的发生,包括椎体骨折、髋部骨折、肱骨近端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等,多见于绝经后女性、老年患者,脆性骨折是骨强度骨骼抵抗外力的能力下降,与骨量和骨质量有关,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目前骨科一病区史世勤团队对于脆性骨折的诊疗,遵循早发现、全面评估、微创治疗、重视康复的原则,不断精进原有技术,积极探索骨科疾病治疗的新技术,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过硬的技术本领,为区域内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史世勤 |  主任医师

       西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骨科医院副院长、骨科一病区主任。获省科技三等奖俩项,获市科技一等奖三项。出版专著一部,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工作三十余年,熟练开展颈,胸,腰椎创伤与骨病手术。获省卫健委第一批准予开展髋,膝关节置换专家。近年来在保膝关节手术方面有所建树。能熟练完成各种复杂创伤,脊柱,骨折的治疗。 社会任职: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医师分会创伤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康复医学会骨关节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陕西省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陕西省医师协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医师分会常委; AO创伤中国区陕西分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西安培训基地委员; 榆林市骨科疾病质量控制中心主委。


高磊 |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AO创伤会员,陕西省保健协会手显微外科专业组委员,脊柱脊髓损伤专业组委员,榆林市骨质疏松协会委员,先后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北医三院,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进修学习,擅长四肢创伤,脊柱脊髓损伤及脊柱退行性疾病的诊疗,在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实用骨科杂志,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等杂志发表论文7篇,获得榆林市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榆林市自然科学先进论文1篇,承担榆林市科技项目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