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网站!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不负生命“重”托】男子全身多处损伤险丧命 重症医学科20余天救治转危为安

发布者:宣传教育科来源:西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发布时间:2024/2/1 8:16:00阅读:2733字体:默认
ICU
      重症监护室(ICU),是疑难危重患者与死神抗争的“角斗场”。一个普通人看来十分神秘的空间,这里的病人命悬一线,却没有亲人陪护,陪伴在他们身边的是一群无所畏惧的天使,在生与死的边缘为他们阻挡死神召唤。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重症医学科就是一个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地方,这里每天都面临着与病魔的殊死搏斗,每天都上演着惊心动魄的生命奇迹。作为榆林市重症医师协会和榆林市重症护理学会双学会挂靠科室及主委单位,重症医学科勇担使命,在重症救治方面展现出高超精湛的技术水平以及勇往无前的责任担当,疑难危重病例抢救成功的案例层出不穷,真正做到了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兜底”。
《不负生命“重”托》系列报道,将带大家走进ICU,揭开神秘的面纱。敬请关注!
       “气管插管、呼吸机、有创血压监测、循环支持……”在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经常上演着惊心动魄、命悬一线的抢救时刻。这里,离死亡近,也是生命的后一道防线。近日,我院重症医学科一病区通过多学科联动紧急救治,数次准确判断、果断施救,成功抢救一位多发伤的患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对于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老闫(化名)来说,前些日子的遭遇无疑是晴天霹雳。一个午后,老闫正如往常一样在工地干活,突然一阵剧痛传来,他不慎被汽车撞倒,当即血流不止、呼吸急促、意识丧失。紧急送至当地医院后考虑心脏破裂、左肺破裂、多发肋骨骨折、全身多处骨折至失血性休克。
       病情危重,当地医院救治能力有限,而患者情况已无法支撑转院救治,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心脏外科专家火速赶去当地医院进行救治,对老闫实施心脏破裂修补、左肺修补、肋骨骨折内固定、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老闫因失血过多,创伤过重,大量输注血制品导致DIC、ARDS,由于当地医院治疗条件有限,经医院专家与家属充分沟通,决定冒着极大风险急转往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作进一步救治。
       入科时,老闫意识不清,自主呼吸微弱,在有创呼吸机纯氧的辅助下氧饱和度波动在65%左右,血压、心率均依靠极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生命垂危。
      重症医学科全体医务人员紧急行动,予以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支气管镜肺泡灌洗、俯卧位通气、镇痛镇静、血流动力学监测等,同时予以纠酸抗休克、改善凝血、抗感染等积极抢救,经过三天不舍昼夜的抢救,老闫的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但氧饱和度仍然很低,考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逐渐加重,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全体医护人员开展病情讨论,寻求解决办法,进一步优化调整救治方案,经过全科人员不懈努力,每日为老闫进行俯卧位通气,根据呼吸力学进行肺复张策略,调整佳呼吸模式,医护人员也每时每刻坚守在床旁,进行每小时出入量管理,5天后患者的氧饱和度终于有所改善,将命垂一线的老闫第一次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看着老闫各项身体指标逐渐转好,医护团队正准备松口气时,未曾想“死神”杀了个回马枪。由于抵抗力极低,老闫出现了高热、大量黄白色粘稠痰,三系细胞及氧饱和度、血压均明显下降,生命体征再次濒临崩溃。
      重症医学科陈永胜主任果断做出判断,老闫的双肺感染,细菌合并真菌,从而导致脓毒性休克。紧急为他予以补液抗休克、加强抗感染、增强免疫、加强营养的治疗后,老闫的病情趋于稳定,终于看到了生的希望。
      “我们看到他一路闯过层层鬼门关,一定不能让他倒在术后感染并发症这一环节。”重症医学科护士长丁彩霞说,为保障老闫顺利度过高风险期,重症医学科的全体医护人员拼尽全力,经历20余天的殊死搏斗,终于彻底将老闫        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躺在病床上的老闫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即将转至骨科进一步行相关骨折的治疗。
      说起这次经历,老闫说得多的是“感动”和“感谢”:“可以说是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让我捡了条命回来,再多的话也表达不出来我的感激之情。”
【专家简介】

陈永胜|主任医师
       农工民主党、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1992、7毕业于西安交大医学院医学部,同月分配于榆林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工作,2009年至今在榆林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 。创建了陕北地区首家重症医学科,作为榆林市救援大队主要负责人,多次参加了榆林市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援工作。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学术会议担任讲者和主持,担任陕西省重症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保健学会重症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榆林市重症医师协会主任委员、中华海峡两岸医学交流学会全国委员,举办重症领域各型学术推广会议几十场次,参与全市重症病人会诊,指导抢救工作,榆林市重症救援队队长,成立榆林市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榆林市呼吸机、CRRT培训基地、榆林市重症护士培训基地,为陕西省重症联盟单位、陕西省脓毒症重症救治协作单位、国家创伤培训联盟单位的负责人。与科室内医护人员共同努力拼搏下,取得了诸多荣誉、成绩,科室发展成为西北五省规模大的现代化洁净层流病房,多次评为医院先进科室、省内优质护理先进科室,获批了陕西省重点专科。
赵亮|副主任医师
      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副主任,榆林市重症医师学会委员,陕西省重症医师学会会员,陕西省保健学会会员,陕西省中西医学会重症医学委员会委员,榆林市烧伤学会会员,榆林卫生应急救援队队员。熟悉并掌握重症医学核心技术:呼吸支持技术,血流动力学检测技术,心肺复苏技术,营养支持技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镇痛镇静技术,重症超声、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技术。在重症核心医学期刊发表3篇学术论文。镇静技术,重症超声、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技术。在重症核心医学期刊发表3篇学术论文。
丁彩霞|护士长
      中共党员、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重症医学总护士长,榆林市突出贡献专家、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杰出护理工作者,陕西省优质护理先进个人、榆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榆林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塞上美护士,高级护理管理师。担任中华护理学会重症护理专委会专家库成员、陕西省重症护理专科联盟副主任委员、陕西省联合会重症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保健学会重症专委会常务委员、陕西省护理学会重症专委会常务委员、榆林市重症护理学会会长。先后荣获院级新技术15余项,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国家卫健委“十三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1项,榆林市科技成果奖3项,陕西省科技成果奖3项,榆林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发明专利2项,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参编《现代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急救技术与创伤救治》等。
霍小艳|主治医师
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陕西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委员
陕西省保健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榆林市重症医师协会委员
榆林市超声医师协会委员
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榆林市科技成果1项,陕西省科技成果1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论文6篇,主持院级新技术10余项。

科室简介
      重症医学科成立于2009年,历经十多年的发展,于2022年12月由于新冠疫情致危重患者增加,医院紧急另外成立了重症医学科二病区。重症医学科现有两个病区,共计床位54张,(其中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住院部三楼b区28张,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住院部二楼26张),设置重症医学科总主任一名:陈永胜主任,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