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成功为一名4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榆林首例经皮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填补了陕北地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治疗领域的空白。
半月前,小李(化名)在幼儿园入学体检时被查出心脏杂音,且小李既往易感冒,发育较同龄儿童略为滞后。为求得明确诊断与治疗,家属多方打听后,带领患儿来到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心血管外科就诊。入院后经超声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管型),动脉水平连续左向右分流”。
心血管外科随即邀请超声医学科、麻醉手术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专家团队在全面评估患儿情况并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为患儿实施“全麻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同时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提前制定了详尽的应急预案。

手术在麻醉手术科与超声医学科团队协作下开展,由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成革胜教授带领榆林医院心血管外科医疗团队共同实施。术中团队根据患儿血管走行特点,及时调整手术路径,建立“股动脉-PDA(动脉导管未闭)-股静脉”轨道,手术全程用时20分钟,成功完成封堵手术。为提升手术安全性与术后恢复质量,术中全程在经胸超声监测下完成封堵器选择与封堵器封堵效果的评估,避免使用造影剂及放射线,最大限度降低肾损伤与辐射暴露风险。
术后,医护团队对患儿进行密切监护与康复指导,经复查心脏超声显示,患儿心脏结构与功能恢复良好,已达到出院标准,目前已顺利康复出院。
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单位,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始终以区域急危重症救治为核心使命,持续深耕心血管疾病等重点领域诊疗能力建设。此次手术成功实施的同日,医院专家团队还为3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顺利完成卵圆孔未闭封堵术,不仅印证了医院在先天性心脏病精准诊疗领域的技术突破,更彰显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让区域患者在家门口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的建设成效。未来,医院将继续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深化多学科协作,强化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为守护区域群众心血管健康、推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注入更强动力。
小科普

动脉导管是胎儿时期肺动脉与主动脉间的正常血流通道,胎儿出生后,动脉导管可在数月内因废用而闭合。如动脉导管在出生3个月-1岁后仍持续不闭合,即为动脉导管未闭(PDA)。

相较于传统开胸动脉导管结扎术/切断缝合术及胸腔镜微创封堵术,PDA经皮介入封堵术因其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已逐渐成为首选方案。
专家简介

成革胜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孕产期母儿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心脏学会心肺血管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西安医学会结构性心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会。
擅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及封堵治疗,不明原因脑卒中、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封堵治疗,左心耳封堵预防卒中等。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共2项。医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篇,参编专业著作4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