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网站!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名医在身边】重症康复,唤醒沉睡的生命

发布者:xcjyk来源: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发布时间:2024/6/1 8:33:00阅读:1183字体:默认

近日,遭遇重大车祸的王先生(化名)经过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康复医学科重症康复小组的积极救治和系统康复,终于从昏迷状态变得能够说话、能够站立,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王先生(化名)一家原本过着幸福的小康生活,3个月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却打破了这个小家庭往日的宁静。王先生车祸后被紧急送至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抢救,诊断为:1.急性特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多发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2.创伤性湿肺;3.应激性溃疡;4.癫痫等。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及气管切开。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入康复医学科进行系统康复治疗。

入科后,康复医学科井泉主任医师立即组织王飞副主任医师、尚静护师长、郭蓉蓉护师、高志云治疗师、王娟针灸医师等组成重症康复小组,对王先生进行详细查体及康复评定,认为王先生当前主要存在意识障碍、癫痫发作、肺部感染、营养不良、肌萎缩、胃肠功能障碍、大小便障碍等问题。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为其量身打造了详细的康复治疗方案。

前期康复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尽管积极行康复治疗,王先生的部分症状有了明显改善,体温稳定了,癫痫发作减少了,气管套管拔除了,但他的意识迟迟未能恢复。大家都知道昏迷越久,清醒的机会越渺茫,临床预后也越差。面对这样现状,无论是医护还是患者家属,心情都十分沉重。“我老公还年轻,求求你们再试一试,救救他,我们一定配合,哪怕希望再渺茫,我们也不想放弃!”王先生的妻子恳求道。

看着病床上的王先生,以及始终积极努力配合治疗的家属,重症康复小组成员再次坚定了信念:不抛弃、不放弃!这种信念离不开家属的信任与支持,也成为大家迎难而上的动力,最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令人欣喜的是,经过多次优化调整康复治疗方案后,王先生逐渐可以睁眼了,呼叫也能简单应答了,出现了遵医嘱动作。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康复计划,包括气道廓清、营养支持、肢体康复和针灸治疗等,王先生的身体状况也逐渐得到了改善。后经历系统康复治疗,王先生的意识逐渐清醒,各方面功能状态逐渐恢复。

在这段艰难的疾病抗争过程中,重症康复小组始终没有放弃,积极抢救和鼓励患者。现在,在康复小组和家人的照料下,王先生已经能够自主发音,跟医护人员顺利进行日常对话,还能够在搀扶下床边站立并短距离行走,他和家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重症小组的医护成员们也都由衷的表示欣慰,替他感到开心。“谢谢你们,你们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也救了我们整个家庭,能遇到这么好的医护团队,真的是我们的幸运。”王先生的家人感动地说。

重症康复(High Dependent Unit, HDU)是重症医学的一个新方向,集监护、治疗、护理和康复为一体,包括心肺重症康复、神经重症康复、肌骨康复、胃肠功能障碍康复等,通过常规的危重症抢救技术,还有早期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吞咽治疗、针灸、高压氧、中药、中医疗法等技术手段,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更好的肌体功能恢复水平。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要求,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重点要为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患者提供康复医疗服务。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不断刷新,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得以幸存,但这类患者往往遗留较为严重的意识、运动、认知、言语等生理功能障碍,或是焦虑、抑郁等心理功能障碍,这些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存质量。康复医学科针对此类患者积极行重症康复治疗,以改善患者功能障碍为核心,以提高患者生活水平为目标,利用各种康复手段让患者从活下来到活得更好,实现了从生命延续到更高的生存质量的转变。

专家简介

井泉,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现任中国康复医学会智能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会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委,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重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抗癫痫协会运动障碍疾病与癫痫专委会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脊柱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医学会神经内科学分会委员,国家临床类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考组主考官,榆林市神经病学会秘书长,榆林市中医脑科学会睡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榆林市眩晕学会常务委员。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1项;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2项、市科学技术奖3项、市成果奖3项;曾多次被评为医院年度先进个人。

王飞,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临床康复专业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国意识与意识障碍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重症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智能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残疾人康复协会理事,陕西省保健协会急诊与创伤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陕北重症联盟治疗组专家,榆林市中医脑病学会常务理事。于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参加陕西省卫生厅技术骨干培训在唐都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学习两年。

主要从事神经重症早期康复、意识障碍的促醒、疼痛康复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包括重型颅脑损伤、脑卒中、缺血缺氧性脑病、脊髓损伤、神经性疼痛、炎性疼痛等。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5篇被评为榆林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持陕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市级课题1项,参与市级课题2项;撰写科普作品8件,分别在强国学习平台及《健康导报》、《榆林科普》等杂志发表,其中《重症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好处是什么》在“健康中国-2023年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大赛(老年人健康)”中排名第23位,图文类科普文章排名第一,点击量近30万;曾获第三届“健康陕西-科普能力在提升”优秀奖4项,榆林市科普作品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榆林市科技调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被评为榆林市最美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