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网站!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举行第九期“大家名医讲坛”和第24期科教系列学术讲座

发布者:xcjyk来源: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发布时间:2024/5/23 8:18:00阅读:1473字体:默认

为切实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构筑区域医疗新高地,提升医院管理能力、学科能力和科研学术水平,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特邀请国内医学领域名家,组织开展“大家名医讲坛”及科技系列学术讲座等系列学术活动。

5月23日,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举行第九期“大家名医讲坛”和第24期科技系列学术讲座。旨在切实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医院管理、学科建设和科研学术水平,加强医院职工对省基金申报政策的理解,掌握标书撰写方法和技巧,提高职工科研项目中标率。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韩苏夏教授,科学技术部科研管理中心副主任、综合与计划办主任李光月教授应邀在线下作专题讲座。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陕西省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马乐教授应邀在线上做专题讲座。西安交大一附院副院长、榆林医院执行院长佘军军主持“大家名医讲坛”,副院长合水详主持第24期科教系列学术讲座。全体院领导,临床、医技、行政科室正副主任、正副护士长、交大一附院驻榆专家,意向申报2024年省、市基金科研人员、2023年新进人员、伴飞计划学员、各科科教秘书参加会议。

佘军军院长对各位教授的传金送宝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医工交叉是未来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将在大型医疗设备、新型医学材料等方面催生学科交叉、驱动新一轮自主创新变革。希望大家以此次培训会为契机,紧跟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聚焦学术难点、热点兼顾临床实际应用,源源不断产出优质原创性科技成果,为建设高质量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贡献智慧和力量。

韩苏夏教授以《医工交叉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专题讲座。阐述了理工医交叉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增长点,要深化理科补短强基、工科扩新强优、医科交叉强厂、文科经典强用的“四强”理念,不断提升学科竟争力。以攻关项目为牵引,组建医工交叉研究团队,以未来技术学院为依托,聚焦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搭建好医学交叉研究大平台,推动科技成功转化与应用。他表示,医工交叉的技术创新,原动力应该从临床一线来挖掘,这样才能更好把握和解决临床的痛点、堵点。希望大家抓住机遇,瞄准医工结合,培养一流人才,组建一流团队,获取一流成果,为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做贡献。

马乐教授以《临床科学研究的设计与实施》为题,从临床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出发展开讲授。临床研究需要丰富的资源、平台竞争力和软硬件兼备的条件,更需要创新性和可行性兼备、成熟的科研思想和技巧、以及科学的人群试验。马乐教授分别对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研究的基本特征及优缺点进行分析。马乐教授指出,临床研究要明确研究问题,并且基于有效的信息采集,多维度、多层面、有创新性地采集信息。通过通俗易懂的例子向大家展示了队列研究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分享和交流,知识新颖,内容实用。

李光月教授以《科技计划体系介绍及申报注意》为题,结合自己多年项目管理经验,详细介绍了科技计划资助体系及2024年申报要点,讲解了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的改革、新的赛道,着重介绍了适合我院广大科技工作者申报的陕西省科技计划等项目。通过结合公开数据,对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各个类别的历年资助率进行剖析,鼓励我院科技工作者对各个项目类别进行大胆尝试,力求提升获得项目资助的概率。讲解近年来国家对科研诚信及学术不端有关问题的处理措施,强调了科技工作者需要坚守的学术底线。

和水详副院长表示,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代表一个医院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综合实力和水平。相关职能科室和各科室人员要提前规划、积极准备,组织开展申报工作,从政策、搭建平台、系统辅导等多方面为全院科研人员提供条件,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佘军军院长对韩苏夏教授、马乐教授、李光月教授的倾囊相授表示感谢,强调他们的传道授业不仅给大家带来了知识,更拓宽了大家的视野,提升了大家的能力,让榆林医院的科技工作者对医工交叉和科研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希望大家会后把此次培训会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立足榆林实际,利用好院本部的平台和资源,重点瞄准省级、市级科研项目,积极科研创新的实践中去,为建设“引领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区医学发展、辐射中国西部地区”的国内一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贡献智慧和力量。

名医简介

韩苏夏,中共党员,民建会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第十届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华医学会科研管理分会常务委员,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人工智能专委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肿瘤放疗敏感性机制研究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

从事肿瘤放疗专业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mall、Acta Pharm Sin B、Oncogene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文章,累计发表SCI论文一百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获得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炎症损伤控制提高肝癌外科疗效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7/10),201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技进步二等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相关分子标志物筛选验证及临床应用”(1/15),2015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妇科肿瘤放射治疗及盆腔重要器官防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2/11),2012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肝癌发生发展机制和临床多模式治疗研究”(9/11)。目前承担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揭榜任务“超导重离子治疗装置的研制和应用”。

主要研究方向为放疗增敏研究、医学光学成像、肿瘤发生发展机制。(1)发现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新型预警分子群,建立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及预测判断模式,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学技术)二等奖。(2)探索放疗敏感性机制,开拓癌症治疗新思路,团队在Apoptin蛋白方面开展放疗敏感性系列研究,并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立足肿瘤放射治疗临床问题,推动医工交叉融合,提出放疗质控新策略,在国内首创基于切伦科夫光的肿瘤放疗实时监测技术,获得2020年陕西省重点产业创新链(群)项目与2021年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资助。

马乐,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陕西省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优青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膳食与慢性病防控。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 BMJ、Circulation、Ophthalmology、Am J Clin Nutr等期刊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学术论文。主持国家级“金课”一门。第一完成人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任《中国学校卫生》杂志副主编,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公共卫生教育分会委员、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分会委员。

李光月,党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学技术部科研管理中心副主任,综合与计划办主任,肿瘤学在职博士研究生。

工作岗位:科研管理

社会任职:中国医院科研诚信联盟委员,陕西省中医药结合学会会员

获得荣誉:医院青年岗位能手,医院优秀共产党员, 医院“每月之星”获得者,首届陕西省中医药青年管理骨干项目获得者

科研成果:主持国自然1项、省自然1项、省软科学2项,多篇论文发表,论文收录在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JPA等期